银川市中关村中学

学生天地学习天地

对孩子,帮助和代替完全是两码事!两码事!

发布时间:2021-07-06 17:36 栏目:校园生活 发布单位:银川市中关村中学 点击量:1230 【公开】

日常工作中,许多人都不愿意和拖拖拉拉的人打交道,他们被誉为“不利落”的人。


在家庭生活中,如果也有这样一位手来脚不来,拖泥带水的孩子,您是会把他当成沉得住气的贵人来看待呢,还是会被他的“四平八稳”急出一身热汗?


场景一:


闺女:妈妈,我的校服忘记洗啦!


妈妈:周五放学回来你不就说要洗了吗?今天都周日了,哪还来得及啊。


闺女:可是明天上学是一定得穿校服的,不然不让进校门多丢人啊!妈妈,怎么办啊,您帮我想想办法吧!


妈妈:行了行了,我马上给你洗,然后用吹风机给你吹干,好了吧!


宗爸小议:


我要是有这么一位妈妈,就啥也不用干,啥也不用学了,明明是孩子自己该干的事情忘记了,妈妈显得比孩子还着急,立马采用包办代替的方式来给孩子补台,到底是因为心疼孩子害怕孩子被批评呢?还是太想表现出自己是个有求必应的好妈妈呢?可能兼而有之吧。


场景二:


妈妈:怎么这么晚还不睡啊?


闺女:(头也不抬)在赶明天要交的英语作业呢。


妈妈:周末见你一直玩还以为你早写完了,怎么又临时赶夜车?


闺女:(哭丧着脸)明天交不了作业要挨老师批评了,字典翻起来太慢了,妈,您别唠叨了好不好,帮帮我吧!


妈妈:你这孩子怎么就屡教不改呢,行行,我给你查,你把翻译抄上去。


宗爸小议:


好无语的帮忙!但愿人生的每一次考试,母亲都能坐在孩子身边帮她一起答卷。不就是老师的批评吗?为啥就不能让孩子自作自受一回呢?是为了自己的面子,孩子眼前的面子,还是为了孩子的未来,我们得搞清楚呀。


场景三:


闺女:妈,我要来不及了,今天要考试啊!


妈妈:考试这么重要的事情你还能出错?本来就起晚了,洗漱穿衣还那么磨蹭,现在却说要考试,真是要命啊!


宗爸小议:


此时的妈妈深感委屈,言外之意是:小事情我都帮你了,我已经尽力了,怎么大事情你也要出错,也需要我帮忙?她为此很是诧异!


闺女:妈你打车送我吧,我实在来不及了啊。


妈妈:(咆哮)还不快走!


宗爸小议:


教育女儿的又一次绝好的机会被妈妈剥夺了,因为妈妈根本不愿意看到女儿被批评的结果,对于妈妈来说,尽力来避免女儿被批评和不能参加考试,这两件事情才是最重要的。所以,尽管她很生气,但还是要打车送孩子上学。


后记:(车堵在路上,闺女急得哭起来,妈妈在一旁大骂她“让你磨蹭,怎么说都不听,等着老师批评吧,活该!”)


宗爸小议:


看看,连“活该”这样的词都用上了,可见妈妈的急火攻心。问题是:造成这样局面的人究竟是谁,谁更活该呢?


换个说法:


场景一


闺女:妈,我的校服忘记洗啦!


妈妈:周五放学回来你不就说要洗了吗?今天都周日了,哪还来得及啊?


闺女:可是明天上学一定得穿校服的,不然不让进校门。


妈妈:那就赶紧去洗吧,我给你把吹风筒准备好!


宗爸小议:


在看似十万火急的事件中,妈妈仍然没有忘记让孩子兑现自己的承诺,完成自己该完成的工作。母女分工合作,即帮了孩子,让孩子感受到了母亲的支持,同时又划清了界限,告诉孩子自己造成的后果要自己承担,真是一举两得!


场景二:家


妈妈:闺女,怎么这么晚还不睡啊?


闺女:(头也不抬)在赶明天要交的英语作业呢。


妈妈:原来是在临时赶夜车!


闺女:(哭丧着脸)明天交不了作业要挨老师批评了,字典翻起来太慢,妈,你帮帮我吧!


妈妈: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完成,更何况是作业。妈妈已经帮过你几次了,很抱歉,这次,妈妈真是爱莫能助!


宗爸小议:


好一个“爱莫能助”!妈妈把孩子的责任以及一再犯规的问题清楚地描述给孩子,让孩子自己去承担临时赶夜车的后果。


后记:(闺女最后还是没有写完作业,被英语老师批评了)


场景三:家


妈妈:闺女,今天怎么这么早就起来了?


闺女:因为今天要考试啊,上回没写完作业被老师批评了,上上回害我吹衣服到大半夜,这回,我就不求助你了,还是靠我自己抓紧点时间吧。


妈妈:(开心地)闺女,这就对啦!


宗爸小议:


呵呵,这个好结果才是妈妈想要的,此时的她应该是一阵窃喜吧。


面对孩子的要求时,父母可以应该考虑:


1、自然惩罚法,也叫后果品尝法,是法国教育家卢梭提出的一种教育方法。就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,父母不给孩子过多的批评,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,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,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,自觉弥补过失,纠正错误,正所谓“吃一堑长一智”。


2、分清责任法:是谁的责任,是谁应该做的事情?     


3、我能还是我该?适可而止,点到为止。


4、学会温柔的拒绝孩子。


▍作者:宗春山教授,家庭教育、心理教育、生命教育专家,中央电视台《心理访谈》《今日说法》《法律讲堂》等多档栏目嘉宾,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儿童智库专家。



评论

还能输入140

用户评论

Copyright© 2020 nxeduyu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   宁ICP备16000125号   宁公网安备 64010602000493号    宁ICP备16000125号
版权所有: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厅    技术支持: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客户服务热线:0951-5559291   0951-5559148 校园开放平台
学校地址: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兴洲北街